如何在沟通中应用心理学
 首页 > 课程中心

如何在沟通中应用心理学

课程价格:来电咨询

电话:400-168-8684

课程信息

上课时段:周末班

课程人气:已有19903人浏览

授课学校:合肥宏宇演讲口才学校

上课地址: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与长丰南路环球金融广场C座

课程介绍

个性与多样化来自成长环境、教育和阅历。多样能擦出思维的火花,也可能导致低效甚至负面的沟通。不同的人对故事的理解千差万别,即便在一句话上,都有可能因为断句、语调、表情造成各种各样的误会。况且,与人沟通“事”,不可能不带“情”。“事情”总是一块出现的,拆不散。

两个人进行沟通,需要各自往前一步,才能将两个事情说到一块儿。往前,比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前因后果,比如尽量避免引起歧义的字眼。且不说跨行业,就一个圈子(专业、公司、项目组)里看,词汇的意思也可能天上地下。

误会在还没有成为“误会”的时候,就已经形成了。当一个人想太多时,或许是突然情绪不好,或许是触动到扳机,人会发神经般地把一件事情不断放大,上升到一个远远偏离本意的高度。比如,主管说:这点小事都做不好。我们来模拟发神经的过程:

 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

  那还怎么能做大事?

  既然做不了大事,那就没有培养的价值

  说明没有进取心

  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小事做不好

  先留着打杂好了,做完了借口辞退

  这个公司做不好,别的公司肯定也做不好

失业,家庭也会破灭

人生没有意义。

短短不到1分钟,思维层级跳跃,完成了天翻地覆的“升华”,却纯粹是自己的碎碎念。念叨一下发泄也行,如果当真,或者醒悟不过来,那就悲剧了。——很可能主管只是想表达,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我给你升职,怎么服众呢。

毫无例外,人偏向相信自己熟悉的人。如果一个陌生人,不论是从马路走来,还是在网络上突然塞你一封私信,向你嘘寒问暖,你铁定会诧异地认为他是个疯子。不同关系程度的人之间,交流的层级也不一样。这不是做作,而是取决于双方建立的信任度。

“废话”,比如寒暄,比如八卦,都能自然地增加彼此的了解,为信任加分。前提是两个人都感觉良好,而不是应酬。废话作为描述的补充成分,也能减小歧义的可能性。

 寒暄就是打个照面,说声“嘿,你也在啊”。人都是相互的,我目中有人,他也会这样对我。寒暄是最浅层次的,还谈不上分享。

所知,就是确凿存在的,谁都知道。比如明天天气会转凉,比如这个程序的快捷键是什么。所思,即思考层面了。思考是独有的,往往也是理性的。所感,便是感触了。这已经到了分享的最高境界,因为感性的东西,尤其是不快和难过,都包含不堪、“示弱”甚至是“把柄”的成分,我们常常觉得这个“见不得光”。如果双方沟通到这个层面上,能站在对方的角度,还愿意出谋划策,那么这样的沟通再成功不过了

所是,也即我是怎样的一个人。趋向接近完完全全展现自己的本性,从外到内,从儿时到现在。愿意分享“所是”的人,要么是至亲,要么是知己。

真心地去沟通,不求一定要达到怎样的高度。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,有的人没招惹,兴许你看着就恶心和反感;有的人,不开口都喜欢得不得了。感性的东西最自然,理性的最真实。

相关推荐课程

首页  |  手机版  |  电脑版 
版权所有©武汉尚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